前幾天我在金石堂陪老婆稍微讀了一下【虎媽的戰歌】,我拿起來差不多沒三分鐘就立刻放下了。她倒是讀了更久。但是最後我們倆卻都搖搖頭將書放回架子上。沒因為甚麼,就因為我認為這本書真是不應該被出版。
好,或許不該這麼說,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的出版,對我來說反而點出了許多虎媽無法滿意給我解答的幾個問題。
(一)我能同意書中說的「中國父母所知道的是,除非你對一件事情很擅長,否則它就不會有趣。」,不過這不是絕對。也可以因為有趣,而讓人變得很擅長。但是,我認為對於中國父母來說,學習例如鋼琴,小提琴等,只不過是盲目的一種追求,一種炫耀,一種在西方文化優勢下所產身的對於自身文化的自卑感。與其去學習甚麼 “皇家” 鋼琴學院證書,有多少父母鼓勵小孩去學二胡?古箏?有多少父母鼓勵小孩去練吉他,玩樂團?為什麼不?難道音樂不是【平等】的嗎?還是說玩搖滾樂團沒有證書?沒有級別?不知道如何去評論好或不好?不能去炫耀?那麼請問虎媽逼小孩去學拉提琴是為了甚麼?是因為小孩子喜歡,但是不願意花功夫?還是因為虎媽喜歡,所以小朋友得【先花功夫】然後【必須喜歡】?那麼這是為了小朋友去學?還是爸媽去學?於是,學習的初衷就這麼被扭曲了。
(二)虎媽似乎總喜歡把自己放在【我懂得比你多得多】的位置。然而,身為孩子的我,卻發現,其實父母也是人,也是第一次做父母。第一次做兩個小孩的父母。第一次面臨失業,第一次面臨孩子長大… 等等。那麼,為什麼虎媽卻要把自己放在一個【虛偽】的位置呢?如果人不能誠實的面對自己,又怎麼與他人共生呢?其實當孩子們知道父母也是人,也有喜怒哀樂。更重要的是,也有恐懼與無助時,我相信這個家庭會更團結,會更親密。畢竟,人一輩子中,還有誰能更親?而這個【親】,並不只是血緣,更是一家人經歷他人永遠無法經歷的旅程與關係。虎媽,卻沒有這個。她選擇獲得孩子成功所帶來所有的榮耀,卻逼著孩子賭上一輩子的幸福。成功了,她將(或許像現在這樣)獲得許多矚目與榮耀。失敗了,那麼對她孩子們的傷害呢?這時虎媽打算怎麼彌補?
(三)當然,虎媽在這書裡說,這是因為她十三歲的二女兒的反抗而寫的書,然而除了炫耀,我看不出甚麼其他的。當然,圍繞著虎媽這本書的宣傳,也是緊貼著世俗的,錯誤的價值觀。就在我們鼓吹多元文化,創意性等口號時,虎媽的書依舊鼓吹著單一的價值觀 – 學業第一。更可悲的是,並不是學業,而是考試第一。孩童時代的玩耍,遊戲,打鬧吵架受傷和好等並非是浪費時間,而是讓孩子們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模式,培養健全的人格。學習,不僅僅是知識,還有訓練思考。不只是回答考題的思考,而是更廣,關於自己與周圍人與環境的思考,甚至更深層的體會。
學歷不等於學問,證書不能證明任何東西。當然,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拒絕學校,拒絕證書等,而是應該瞭解學習的初衷。以虎媽的模式,以現在學習模式,哪還有人能體會【朝聞道,夕死可矣】這樣感動的領悟呢?
也因此,我買了嚴長壽先生的【教育應該不一樣】。嚴長壽先生或許不像虎媽一樣有著甚麼耶魯大學教授的頭銜,卻在每本書中帶出人性的真,善,美,並且鼓勵所有的人一起往更美好的未來【一起努力】。嚴長壽先生以正面的態度影響許多人發揮自己的光芒,而虎媽則是剝削了孩子的努力來給自己添加早已失去的光芒。
我強力推薦嚴先生的書:嚴長壽:教育應該不一樣。而虎媽的書(我覺得應該是虎媽的哀歌,唱的是荒腔走板的病態教育調),我建議大家還是在書店拿起來看一看,或許能做為某種警惕。除了作為警惕外,真的買回家的話我想應該就是拿來擋門之類的,畢竟物要盡其用啊。